宁波经开区:三大机遇解锁投资新未来
当您的产品需要直达全球600个港口,当您的产业链卡在“配套难、周期长”的瓶颈,当您的技术研发急需顶尖人才与政策托底——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宁波经开区”),这片占宁波1/16面积却创造全市1/3外贸额的土地,正以2024年GDP突破3000亿元的硬实力,成为企业突破增长天花板的关键选择。
从1984年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级经开区,到2022年整合5个国家级园区实现“政区合一”,再到2024年跃居全国229家国家级经开区第9位,成为近十年最佳排名,宁波经开区每一步升级都为企业预留了合作窗口。
2025年前三季度,宁波经开区(北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264.03亿元,同比增长5.7%。这样的发展效能,正是企业合作的底气所在。

机遇一
港口能级+自贸创新,开发开放的前沿标杆
宁波经开区的外向型经济从不是“纸上数据”,而是能帮企业省成本、提效率的实战体系:物流成本降30%、通关时间大幅缩短,3500家外贸企业已在此“抱团出海”,更有新增量等待补位。
•港口能级再突破:“双千万箱级”码头的效率革命
2024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13.77亿吨,连续16年全球第一,作为核心承载地,宁波经开区2024年实现历史性突破:穿山、梅山两大港区年集装箱吞吐量双双突破千万标箱,使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首个拥有两座“千万箱级”单体集装箱码头的港口。今年9月11日,宁波舟山港2025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00万标准箱,较2024年提前23天完成。
对企业而言,这意味着“厂港直通”的极致效率:您的零部件从车间下线,2小时内可抵达码头,48小时直达东南亚。更关键的是成本优势:仅通行穿好高速的集装箱车辆可享通行费优惠,全年能为物流企业节省数百万元支出。
•自贸创新再升级:千亿美元试点背后的政策红利
作为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承载地,这里已累计形成52项省级最佳案例,31项全国复制推广举措。截至今年8月,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规模累计突破千亿美元、达1065亿美元。
2024年,宁波经开区明确打造能源化工、金属材料2个万亿级和汽车、冷链2个千亿级贸易集群,目标全年商品销售额突破2.5万亿元。目前已有17家企业跻身中国外贸500强,申洲国际等龙头带动中小配套企业“抱团出海”。

机遇二
产业生态+空间效能,千亿集群的增量空间
中国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优势,在宁波经开区被细化为34个工业大类全覆盖,十大重点行业。更值得关注的是,百亿行业出成果、低效用地再开发等新增量,正打开新的合作窗口。
•产业生态再夯实:从龙头到集群的全链条构建
2024年,宁波经开区市场主体超18万家,规上工业企业1028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50家,形成绿色石化、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等十大重点行业。培育了10个产值超百亿行业,分别为石化、汽车制造、专用通用设备、电子设备、纺织服装、钢铁、电气机械、金属制品、电力、造纸。
头部企业阵容持续壮大:吉利、中海油大榭石化等营收超百亿元的企业12家。今年8月,宁波能之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挂牌上市,是宁波市今年首家A股上市公司。目前,宁波经开区(北仑区)上市公司已达24家。
•空间效能再提升:临港二次开发的落地红利
面对土地资源瓶颈,宁波经开区启动临港经济示范区“二次开发”,通过低效用地改造释放发展空间。
截至目前,园区已有33个工业上楼项目,总投资44.9亿元,新增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这些开发改造后的空间载体优先对接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新兴企业,企业入驻可享受审批绿色通道、政策一键直达等优质政策,实现“极速审批、高效投产”。

机遇三
人才供给+服务配套,全面覆盖的落地方案
企业要发展,人才是核心;运营要稳定,服务是关键。宁波经开区从高端人才到产业工人,从政务服务到服务配套,都已备好“全周期保障方案”,更有产教联合体等创新举措破解企业痛点。
•人才供给再升级:从“引才”到“育才”的定制化服务
2024年,宁波经开区入选浙江首批外国高端人才创新集聚区,获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该联合体由108家单位组成,海天塑机投资1.3亿元共建“蓝金领高技能人才工厂”,采用“2+1”模式定制培养,已输送4000余名人才。2025年5月,联合体联合开展技术经纪人专场培训,110余名学员持证上岗并纳入宁波市人才库,专攻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服务配套再完善:从“生产”到“生活”的全场景覆盖
教育方面:全区96所学校实现全龄段覆盖,2024年在全国率先完成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对符合条件的相关人员子女执行优抚优待政策。
医疗方面:北仑区人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北仑分院)为主的综合医院已经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一医院等建立合作,开展专家定期坐诊、远程诊疗等服务,疑难重症患者无需异地奔波。
商业文旅方面:北仑银泰城、跨境商品自提中心等可满足日常消费,梅山湾“美丽海湾”旁的5家高端酒店、万博鱼游艇会等可承接商务接待,多样的民俗文化特色活动可丰富员工生活。

展望未来
未来产业与模式创新的蓝海市场除了成熟的三大机遇板块,宁波经开区在未来产业布局、模式创新、绿色引领等领域的新增量,正为前瞻性企业打开蓝海市场。

未来产业布局:三大赛道的先发优势
围绕“431”产业体系,宁波经开区重点布局未来海洋生物、人形机器人、医药诊疗设备3大未来产业。在海洋生物医药领域,已集聚海康生物、博威合金等20家企业,2024年产业规模达50亿元;人形机器人领域,依托拓普集团等企业的智能制动系统技术,正打造“核心部件+整机集成”的雏形产业链;未来诊疗设备领域,海尔施生物医药研发园项目落地,将形成从研发到生产的全链条布局,急需高端耗材、精密仪器企业配套。
模式创新突破:“保税+”与“数实融合”的新空间
“保税+”业态多点开花,保税研发、保税维修稳步开展;保税租赁领域,浙江海港租赁落地全省首单“母子公司共享外债额度”业务,实现船舶融资租赁全覆盖;“数实融合”催生新需求,依托百度云智基地等平台,工业互联网企业可对接规上工业企业的数据服务需求,六六云链等港航软件企业,正构建“大宗商品+数字贸易”生态,需区块链技术、数据分析企业合作。
绿色发展引领:减污降碳的政策红利
作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宁波经开区深化省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2025年第三季度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政策明确对省级及以上绿色制造示范主体最高奖励30万元,海洋经济产业项目最高补助5000万元。全省首个港口风光储项目梅山港区“风光储一体化项目”正在推进,需光伏组件、储能设备企业参与;北仑电厂的碳捕集项目,为碳交易、碳咨询企业提供了应用场景。
从双“千万箱级”码头的效率红利,到高新技术企业的协同生态,再到千亿美元自贸试点的政策赋能,宁波经开区已为企业备好“从落地到增长”的全流程支撑。期待与您携手,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共同解锁企业下一个增长曲线!(记者 谢 挺 毛飞英 通讯员 孙 浩)
免责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编辑:wh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