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戏码头”戏曲艺术展演圆满收官
青春版京剧《三寸金莲》步步生花
武汉“戏码头”戏曲艺术展演圆满收官
余音绕梁听京剧,莲步生花看跷功。5月9日晚,武汉“戏码头”戏曲艺术展演在武汉剧院落下帷幕,由武汉京剧院创排的青春版京剧《三寸金莲》作为闭幕式演出,赢得满堂彩。
《三寸金莲》根据当代作家冯骥才的同名小说改编。2004年,由武汉京剧院创作的京剧《三寸金莲》首演,不仅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上收获文华新剧目奖、音乐设计奖、舞美设计奖、最受观众喜爱的剧目等多个奖项,主演刘子微也先后凭借该剧斩获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等众多重量级表演奖项。青春版京剧《三寸金莲》由刘子微担任艺术指导和复排导演,指导刘思秀、刘璐、赵晶晶三名优秀青年演员在不同场次演绎“戈香莲”。京剧《三寸金莲》中的绝活是京剧舞台上罕见的“跷功”——女演员们踩着木制的弓鞋“跷”,再现“小脚女人”的形象。青春版《三寸金莲》舞台上,演员们和着浓郁的民族音乐旋律,舞起东方的“古典芭蕾”——跷功,赢得观众热烈掌声。
自3月21日武汉“戏码头”戏曲艺术展演开幕以来,10家全国优秀戏曲院团、6大戏曲剧种联袂献艺,带来32场演出。丰富多彩的跨界配套活动引人入胜:京剧演员鲁肃在东湖绿道开启City walk(城市漫步),让游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京剧文化;昆曲名家施夏明与楚剧名家余维刚登上知音号,展开穿越现实、跨越古今的深情对话;大师讲堂邀请国家京剧院优秀花脸演员马阿龙、武汉汉剧院梅花奖得主王荔、江苏省昆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徐思佳等戏曲名家走进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分享、展示戏曲的独特魅力。
据不完全统计,展演期间共有近2万名观众走进剧场观看演出,其中年轻观众占四成以上,充分印证了“戏到武汉活,戏到武汉火”。(王理略、夏晨)
从“80+”到“00后”热衷进剧场看戏——
戏到武汉活 戏到武汉火
新编楚剧《又从西厢过》吸引大批观众近距离看戏。 (王理略 摄)
5月9日,武汉“戏码头”戏曲艺术展演在武汉剧院落下大幕。武汉京剧院带来闭幕演出大戏,青春版京剧《三寸金莲》赢得现场观众热烈掌声和叫好声。
“戏码头”,是戏曲界、票友们对武汉的共识。梨园行更是流传一句老话:“要想成角儿,就得北京坐科、上海挂号、汉口闯码头”,由此可见武汉这座城市在戏曲圈子里的分量。
对于“戏码头”的称号,武汉观众更是自豪。上至80多岁老人,下至“00后”“10后”,走进剧场看戏,正在成为一种新潮流,也让“戏码头”的荣光再度焕发。
“戏码头”让戏迷过足瘾
今年81岁的冯贵齐,是一位老戏迷,从十几岁起就在汉口中山大道的各个“戏窝子”看戏,对名家名段如数家珍。如今耄耋之年喜好依旧,只要武汉有戏,他都会到场。
3月21日,国家京剧院创作演出的现代京剧《主角》作为今年“戏码头”戏曲艺术展演开幕大戏亮相。演出当晚,武汉剧院座无虚席,《主角》里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演员们扎实精湛的唱腔,现代戏的模式里穿插的经典京剧“戏中戏”段落,都赢得了武汉观众的心。尽管演出的是一部现代京剧,冯贵齐仍看得津津有味,“剧中忆秦娥的表演太精彩了,演员的大段高拨子唱腔、大段二黄都充分展现了唱功和实力。”冯贵齐说,“不光是我觉得好,身边几个戏迷交流时,都觉得这出戏有味。”
资深戏迷王敏武几乎观看了此次武汉“戏码头”戏曲艺术展演的所有剧目。在他看来,武汉的戏迷很有福气。“武汉不愧有‘戏码头’称号,让戏迷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京剧、粤剧、豫剧……让我们过足了戏瘾。不仅能看到传统和经典,还有现代戏,更能在家门口一睹王珮瑜、曾小敏这些名家名角的表演,所以说武汉戏迷太幸福了。”王敏武说,“‘戏码头’办得太好了,给戏迷搭建了交流的平台。我身边有不少戏迷朋友,每次看完戏,大家都会坐下来回味良久。”
“湖北戏曲群众基础好,氛围热烈!”“武汉的戏迷票友真热情,水平真高!”这是不少全国戏曲名家到湖北演出后发出的真心感慨。
传统艺术魅力无限
持续建设多年的武汉“戏码头”,让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走进剧场,感受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的魅力。
4月23日晚,广东粤剧院带来的粤剧《白蛇传·情》在武汉剧院精彩上演。随着尾声主题曲唱罢,现场掌声雷动,更有小戏迷连连叫好。“哇!好好看,真漂亮!”7岁的妙妙坐在座位上,伸长了脖子、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小手都拍红了。妙妙的奶奶肖明霞说:“我是武汉剧院的常客,经常过来看戏。昨晚看了粤剧《红鬃烈马》,觉得别有一番味道,便带妙妙来看《白蛇传·情》。她看得很入迷,一直跟着鼓掌。以后会带她多多打卡看戏,感受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今年的武汉“戏码头”戏曲艺术展演期间,大批高校学子走进剧场。湖北中医药大学大一学生吴芃乐,去年从家乡广东来武汉读书,刚进学校就加入了学校梨园戏社,接触到传统戏曲。此次展演期间,她先后看了昆剧《蝴蝶梦》、《世说新语》之“情之所钟”以及粤剧《白蛇传·情》。“过去没有太多机会接触戏曲,对戏曲了解不多,但通过‘戏码头’,看了多场戏曲表演后,让我对戏曲产生了浓厚兴趣。”吴芃乐说。
与时俱进,吸引年轻观众。通过开展戏曲直播、周末惠民演出等戏曲活动,目前,湖北戏曲院团实现“周周有好戏、月月有大戏”,线上线下人气火爆。武汉永芳古戏院每周戏曲演出一票难求,八成为青年观众;武汉推出的环境式驻演京剧《一丈青》、汉剧《贵妃醉酒》、楚剧《又从西厢过》等火爆出圈,每场演出超过九成观众都是年轻人……
在武汉工程大学读研三的曹松,曾是学校瑜音京剧社的社长,最近几年看了不少武汉“戏码头”的戏曲表演。他说:“‘戏码头’是武汉戏曲艺术的‘名片’,让我们年轻人接触到传统艺术。通过走进剧场看戏,组织戏曲进校园、艺术家办讲座,让我和身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戏曲,喜欢传统艺术。”
3月初,我省召开的2024年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联席会议透露,今年全省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将继续全面发力,推出武汉“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全国戏曲名家名团武汉行等十项重点活动,持续搅热“戏码头”。
免责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编辑:szy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