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哲学小村”童夏家 专家学者共话乡村文化振兴
近日,一场以“中国哲学与当代乡村文化建设”为主题的深度思想沙龙在“浙东哲学小村”塘溪镇童夏家村举行,40余名来自高校、学会、社科联的专家学者,通过实地调研与座谈交流,共同探寻哲学智慧赋能乡村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
2020年以来,市、区社科联围绕“小村庄、大道理”这一中心,联合属地镇、村,将童夏家村打造为“浙东哲学小村”,一期分为哲学小道、哲学小桥、哲学小墙绘、哲学小廊、哲学小广场、哲学小景观6个部分。二期打造一条以“哲学”为主题的小径、2个“哲学小庭院”和13个哲学点位,对高深的哲学思想进行通俗化解读和生动呈现。
就在前不久,“浙东哲学小村”三期“堇山哲舍”已经完工,涵盖生活中的哲学、哲学与乡村结缘、世界哲学名人、浙东哲学名人、塘溪镇名人等板块,加入互动设备,并由宁波科探中心的科普志愿者不定期进行讲解,更好地向村民、游客普及哲学知识。
“走进童夏家村,我最大的感受是‘哲学回来了’。”参会专家胡细华表示,哲学就是要像这样回归自然,回归到百姓中。
在座谈环节,市哲学学会名誉会长、二级教授任春晓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隔空对话”,她巧妙地将衢州江山的勤俭村与本土的童夏家村这两个各具特色的“哲学小村”进行比较分析,从实践案例中提炼共性经验与个性启示。
市社会科学院院长、市社科联主席傅晓从“哲学是无用之用”“哲学大有可为”等角度阐述哲学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他充分肯定了童夏家村“浙东哲学小村”的建设成果,并对下步赋能规划进行了交流介绍。
宁波开放大学实验学院院长何新哲教授则主要探讨如何从“哲学无用”到“哲学大用”的价值转化,提出了哲学赋能乡村振兴的“向内”和“向外”具体策略。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正良着重强调了“文化自觉”的重要性,呼吁以更加清醒的认识和扎实的举措推进鄞州乡村文化建设。张新光、刘玲等专家学者围绕哲学如何更深层次融入乡村肌理、文化资源如何创新性转化等议题,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
免责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编辑:wh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