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商业秘密放进“保险箱”?  - 南方法治 - 南方法治观察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南方法治>正文

如何将商业秘密放进“保险箱”?

来源:南方法治报  作者:  2020-04-24 13:39:18

  已申请离职并获批的某公司技术员应约来到深圳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下称“深圳经侦”)进行一次严肃的约谈,事关他离职后如何做好自我保护,并确保不侵犯公司商业秘密等。对企业来说,技术秘密、研发成果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命”,是市场竞争的制胜法宝。但有的企业因缺乏防护意识,缺少有效保护措施,使其核心技术处于被泄密的风险当中。深圳经侦极具前瞻性地意识到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2002年,全国首支公安机关打击知识产权犯罪专业队伍在深圳成立。在长时间的实践中,深圳经侦探索出一条商业秘密保护之路。

  

 

  打得好不如防得好

  打击知识产权犯罪专业队伍的成立并非偶然,也非一时兴起。早在2002年,深圳经侦民警就已正式开始对商业秘密保护的探索。

  当时,深圳市某传感设备有限公司被侵犯商业秘密,公司高管及核心技术人员利用所掌握的公司技术秘密另设公司,生产、销售同类人体脂肪秤,严重侵犯该公司的利益,损失达500万余元。案件侦办之余,办案民警提出疑问:不法分子怎敢如此猖狂作案?公司管理是否存有漏洞?

  深圳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四大队副大队长张文波回忆,那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重打击层面,基层一线民警更关注的是:“这是一宗案件,我们要破案。”而对企业出现的管理漏洞是否和案件本身存在联系,还没有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数年之后,一些高科技企业进入商业秘密案件高发期。深圳经侦认识到,侦办商业秘密犯罪案件要关注其社会效应,认识到商业秘密既是作为城市经济发展支柱的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的核心所在,也是作为经济发展可持续动力的中小企业的立命根本。

  张文波告诉记者,企业赖以生存的商业秘密被窃取,企业生存价值就会折损。“中小微企业在商业秘密保护方面尤为欠缺,只要发生一起商业秘密案,涉事企业就有可能倒闭。”

  在深圳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四大队民警赵亮看来,深圳高科技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意识较弱。他对自己早前参与侦办的一起案件印象深刻:在侦办一起某化工企业生产工艺流程被窃取案件中,警方立案侦查并对相关材料作司法鉴定。经走访化工企业车间,发现被盗的生产工艺竟然张贴在墙上。

  在企业看来,既然都签了保密协议,就不会发生泄密事件,但将企业最核心的生产工艺白纸黑字地贴在墙上,已毫无保密性可言。“企业都不把它当秘密,刑法也就保护不了其合法权益。”赵亮说,必须改变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意识不强的局面。

  此外,还有让张文波等经侦民警感到困扰的现实原因。商业秘密案不好办,立案难,办案更难,且办案成本高。以司法鉴定为例,深圳警方为商业秘密案支付的鉴定费,最高一年达500万余元。

  鉴于商业秘密的私权属性,深圳经侦意识到了调整传统办案思路的必要性:在打击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同时,必须实现商业秘密保护前移。总结案例,适当宣讲,提示企业预防在先,可以帮助企业避免因管理经验不足、秘密保护措施不当造成的漏洞;可以让员工认识到法律的高压线不可触碰,发挥警示作用。

  “非法获取商业秘密案件其实是可控的,企业应该将秘密放在最安全的‘保险箱’里,而我们要教他们如何存放。”赵亮如是形容商业秘密保护预防工作。

  

 

  预警工作点对点服务到家

  商业秘密保护重在预防预警。张文波介绍,在防控预警环节要做到“三个细分”,即保护体系细分、宣传对象细分、服务企业细分。

  实现保护体系细分,建立完善行政、执法、司法、社会组织、商业机构等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体系,推动社会组织、商业机构服务市场的培育、发展,为高新企业自创立开始便同步设计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方案,构建企业自身的预警防控网络。

  实现宣传对象细分,由政府制定政策,通过宣传引导使公众认识知识产权、尊重知识产权,支持企业创新,从而保证知识产权立市的持续繁荣与发展。

  实现服务企业细分,做到在现有服务高新企业“绿色通道”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环境变化、行业信息预警等因素综合考量,对企业按照知识产权暴露风险程度进行服务对象层级划分,并适时进行阶段性调整。

  深圳经侦按照企业风险等级,在核心员工教育管理、离职竞业禁止谈话、提醒谈话、报案绿色通道服务、提前介入服务、典型案例宣讲、送法上门等项目上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

  以“提醒谈话”为例,当企业发现员工有侵权的嫌疑或者苗头,但又无法掌握具体证据,企业就报告行业协会向经侦部门“求助”。

  “我们会打电话约当事人过来,提醒他哪些行为可能构成商业秘密犯罪,以及将面临哪些处罚。让当事人清楚罪与非罪,给其敲响警钟,让其断了违法犯罪的念头。”赵亮介绍,提醒谈话全程录音录像,并有谈话记录。当然,当事人也可不用来。来与不来,都传达了警方、企业和行业协会一种态度和警告。

  关键岗位离职谈话的目的也是让离职人员了解商业秘密保护知识。张文波举例说,技术员在离职时总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电脑里的东西悉数拷贝走,方便以后借鉴,但这已迈出侵犯商业机密的第一步。“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对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开展离职谈话是对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都有利的工作。”张文波坦言,“高技术人才是国家稀缺人才,应从源头着手尽量避免让其犯罪。”

  据悉,近3年,深圳经侦根据企业申请先后开展提醒谈话90余次,到企业开展送法上门600余场次,受到企业高度赞赏。

  推出范本让企业按图索骥

  深圳经侦这些年的预防工作成效显著。深圳高新企业数量逐年增长,知识产权保有量高企,但侵犯商业秘密案件减幅明显,这都反映出以往的预防工作宣传到位,保护得力。

  商业秘密案件,最早主要集中在一些技术性大企业身上,经过多年的上门服务以及企业的重视,以华为集团为例,近5年企业内部再未出现商业秘密案件,但深圳中小微企业的商业秘密案件仍时有发生。为此,张文波和同事探讨,希望制订一个统一、适合不同企业的商业秘密防范版本。例如,如何签署保密协议,如何确保服务器安全,如何规范员工。这样,企业可以按图索骥开展防范工作。

  同时,深圳经侦也在制作深圳的知识产权地图,对重点高新企业做到心中有数,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走访工作。

  免责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编辑:bj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