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电诈犯罪“七寸”,这群人用7年时间探索打造**诈样本  - 南方法治 - 南方法治观察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南方法治>正文

狠抓电诈犯罪“七寸”,这群人用7年时间探索打造**诈样本

来源:南方法治报  作者:  2020-06-09 12:31:32

上世纪90年代末,信息诈骗就开始滋生、泛滥,逐渐蔓延。而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汇集了大量企业和年轻外来人员的深圳更是信息诈骗的高发区。

据统计
2009~2013年,深圳市公安局共接到信息诈骗类警情 11万余起,涉案总金额达 12亿元。面对严峻的形势,2013年,深圳公安创立了 全国首个反信息诈骗中心,开通 反诈骗专线0755-81234567

随后7年里,始终紧跟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敢为人先,打造**诈深圳样本,取得显著成效,在全国得到广泛推广。

6月4日,深圳警方从外地押解123名利用网络婚恋平台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嫌疑人回深。朱启亮 摄

一条热线一年止损一个亿

一通电话,就可能让你倾家荡产;只要几秒钟,数十上百万的赃款就被层层分流转移至海外。关于不法分子的信息一无所知,唯一有价值的线索电话号码和银行账户还可能是“黑户”。“和传统的盗抢侵财类案件相比,侦办电信诈骗案件简直让人抓狂。”深圳市公安局一名曾参与反诈工作的老民警回忆道,“深圳首宗电信诈骗警情出现在2004年,当时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强,经常有骚扰电话、短信,信息诈骗就混杂其中,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叫‘反信息诈骗’。最初深圳全年刑事案件中,信息诈骗占比仅7%左右,但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诈骗警情数逐年攀升,手法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

为扭转反诈工作的被动局面,2009年,深圳公安调整思路,大胆尝试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反诈模式。与电信运营商、银行建立了网安警务室,指导开展日常防范工作,建立了防范语音提示机制,对可疑的网络电话自动追呼,进行语音提示,对假冒110、10086以及银行特殊号码进行拦截,从源头上遏制信息诈骗的井喷态势。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2013年6月6日,深圳市公安局率先在全国成立反信息诈骗中心,与通信、金融机构组成联防“铁三角”,着力阻断诈骗信息传播链和涉案资金流转链;同时开通0755-81234567反信息诈骗咨询专线(下称“反诈专线”),“线对线”为群众提供反诈骗专业服务。反诈专线开通当年就为4万余人次提供防范咨询服务,直接劝阻9890余人次,为群众止损1.05亿元。

“当时反信息诈骗中心的工作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通过反诈专线为群众提供全天候防诈骗咨询服务;二是对诈骗信息链采用‘呼死+关停’的阻断方式,一旦发现诈骗电话,立即对其进行呼死,让它打不进也打不出,同时要求通信运营商关停该号码;三是与多家银行合作,对诈骗资金链建立‘拦阻+返还’机制。”深圳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朱启亮告诉记者,“反信息诈骗中心的出现打击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2015年10月,电诈分子甚至对反诈专线发起‘反攻’,最高峰时,一天之内反诈专线被不法分子恶意呼叫7000余次。后民警循线追踪,将恶意呼叫的不法分子抓获。”

创新“打防管控建”一体机制

2015年是深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一个分水岭。在公安机关常态化的打击和宣传下,“猜猜我是谁”“退税”“机票改签”“信用贷款”等相对传统的信息诈骗案件有所下降,但一些新型电诈案件开始出现,并有向网络盗窃、网络盗刷信用卡、非法获取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等其他犯罪领域蔓延的趋势。信息诈骗逐渐升级并演变成电信网络诈骗,具有发案数量高、涉案金额巨大、犯罪手段专业性强等特点。

2015年3月,面对新型电诈案件高发态势,深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成立反电信网络诈骗侦查大队。同年8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市级层面整合各方资源开展反信息诈骗专项行动;2016年8月,深圳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下称“深圳反诈中心”)在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正式成立。

深圳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为群众提供反诈骗专业服务。警方供图

深圳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大队长王征途介绍道:“深圳反诈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深圳反诈工作正式进入2.0时代。在反信息诈骗中心的1.0时代,反诈工作主要依靠网警,无论是案件线索来源还是社会资源的动用都较为局限。就拿与银行的合作来说,由于缺乏政策支撑,当时我们与银行建立快速止付机制,要一家一家地‘磨’,毕竟谁都怕出错。在反诈2.0时代,反诈工作由市里总牵头、公安刑侦主导,彻底告别过去公安单打独斗的局面。

记者了解到,自深圳反诈中心成立以来,八大银行、四大运营商、互联网公司以及公安刑侦、网警等部门带着资源和权限进驻,全市电信网络诈骗警情归口处置和多部门、多单位7×24小时联动,集“打、防、管、控、建”于一体,初步形成了全国领先的“归口受理、秒级处置、综合研判、精确预警、集中打击”工作模式,确保了反诈中心拦截涉案资金和信息工作快速、高效运转。

2016年,深圳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专项工作取得了7个“第一”的骄人成绩:
深圳第一次出现电信网络诈骗警情数、立案数双下降;
被骗资金拦截率和返还率绝对数均排名全国第一;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打击破案绝对数排名全省第一;
全国第一个向骚扰信息全面宣战;
全国第一个探索“宽带IP实名制”;
全国第一个组建反诈宣传专业队;
将市反诈中心打造成全国第一序列的反诈综合平台。

“有了多方支持,我们围绕电诈犯罪的‘七寸’,探索并建立了电诈涉案资金快查快冻、原路返还,银行卡、电话卡开设管控,‘污水池’前置预警(即对可疑人员账户进行柔性监控,一旦在短时间内发生大额交易,就会触发预警)等一系列反诈新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长期以来公安反诈被动、滞后的局面。”王征途回忆道,“曾经有一家外企被诈骗分子盗取邮箱,并发了一封更改合作账户的邮件给深圳的合作伙伴,于是合同款被打进了诈骗账号。我们调查后发现,不法分子的收款账号早已被系统识别为可疑账号并扔进‘污水池’,转账资金被冻结,分文不少。事后,该外企对深圳公安竖起了大拇指。”

打财断流围剿黑灰产业链

近两年来,在公安机关高压打击之下,电诈犯罪形势发生了新变化。在2.0时代,电诈团伙是集团化、流水线运作,前期网络平台的搭建、中期实施诈骗、后期洗钱转账一条龙全覆盖。如今,电诈犯罪正向小型化、定制化、精准化转型。每个环节都被精准拆分,有专业团伙经营,形成网络黑灰产,致使电诈起步门槛更低,运行效率更高。

“以资金流为例,以前电诈团伙实施诈骗为了分流转移赃款,手中需要囤积大量银行卡,这些银行账户相对固定,很容易被发现。而现在不法分子得手后,只需把赃款交给专业的‘水房’,便能轻易洗白。换言之,以前是电诈饲养黑灰产,现在是黑灰产反哺电诈。”王征途用“栅栏关猫”来形容当下的反诈局势,“2.0时代我们建立起的防范体系拦住了那些狮子、老虎,可关不住小猫。因此,我们开始探索反诈3.0版本。”

2019年5月22日,深圳反诈骗蓝马甲宣传队在辖区街头开展反诈骗宣传。宋爱群 摄

记者了解到,在深圳反诈3.0时代,深圳警方将把打击锋芒从电诈犯罪本身向其上下游扩展。

2019年以来
深圳警方先后7次开展“拔钉系列”围剿电诈黑灰产专项行动,捣毁犯罪窝点 430余个,抓获犯罪嫌疑人 660余名,缴获被用于非法买卖的公民个人信息 104万余条、电话卡 3万余张、“猫池”(可同时接受多个用户拨号连接的设备) 400余台

除此之外,对于电话卡、银行卡两卡管控长期存在的“实名不实人”漏洞,深圳反诈中心创新提出二次实人验证机制,让不法分子购买的大量“黑卡”秒变“废卡”,从根源上铲除电诈犯罪赖以生存的黑灰产土壤。

  免责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编辑:bj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