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让文化活起来 把文脉传下去 - 头条 - 南方法治观察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头条>正文

安徽省亳州:让文化活起来 把文脉传下去

来源:亳州晚报  作者:  2024-06-06 08:46:21

  推进文物保护工程、促进非遗活化利用、加强文物资源管理……近年来,亳州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加大保护和传承工作力度,激发文化消费潜力,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6月6日至15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将与亳州市联合举办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安徽省主场活动,其间,将围绕“徽”脉传承“亳”古通今主题,精心推出8项活动,让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走进群众视野,贴近百姓生活,激发全社会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意识。

  守护文化根脉

  文物和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实证。

  亳州市作为具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城市,非遗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全市现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1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民间文学类18项,传统音乐类8项,传统舞蹈类19项,传统戏剧类12项、曲艺类16项、传统体育类、游艺类与杂技类17项、传统美术类11项、传统技艺类80项、传统医药类25项、民俗类7项。

  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文物和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如何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不断推动新时代亳州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市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强化使命担当,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聚焦基础管理、古建筑修缮、考古发掘、安全治理、活化利用五大方面,不断推动新时代亳州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高质量发展。”亳州市文物保护发展中心主任余艳说。

  目前,全市232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落实率达100%,21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入选《安徽省革命文物名录》。花戏楼荣获“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和“安徽省十大文物活化利用优秀案例”,曹氏家族墓群入选安徽省首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这得益于我市持续加强文物保护基础管理,突出抓好文物资源调查登记、业务培训、普法宣传、队伍建设等工作,文物保护利用基础更加坚实。

  在实施文物保护项目方面,亳州市坚持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并重,按照“前期谋划一批、编制储备一批、开工实施一批”的工作思路,分类分批推进文物保护工程。2023年以来共争取国家、省级文物保护资金2753万元,用于花戏楼、亳州古地道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三防”提升和勘察研究;万佛塔安防、花戏楼朱公书院文物本体修缮、石碑墙体保护等项目竣工;花戏楼木雕彩绘修复、南京巷钱庄本体修缮、亳州古地道渗水前期勘察研究、曹氏家族墓群及薛阁塔安防、道德中宫消防等11个文物保护项目正在推进实施。

  去年,在全省文物建筑及博物馆单位消防队伍大比武竞赛中,亳州文物建筑代表队荣获团体总分一等奖。近年来,全市文物安全形势稳中向好。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制度全面落实,公示公告落牌率达100%。我市还强化安全治理能力提升,扎实推进文物火灾隐患整治和消防能力三年行动、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大检查、“ 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等专项行动。

  近年来,亳州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市经济开发区文物资源区域评估,开展建设工程选址文物调查20余项,先后完成汤王大道涡河隧道、谯城万达广场等建设工程考古发掘项目10项,出土各类文物3000余件。2024年又持续开展金达融府小区等4个项目文物考古发掘工作,有力保护了地下文物资源,有效保障了建设工程施工。

  深挖文物价值内涵,推动文物工作向民心工程转化。亳州市依托革命旧址及纪念设施,开展教育纪念活动,打造红色研学旅游精品线路,传承红色基因;加快考古成果转化,编印《亳州文物考古成果集》,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举办“亳州考古成果展”;举办“亳州文物我来说”“华祖庵奇妙夜”等各类线下线上宣传活动。

  提升文化价值

  亳州市不断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促进非遗活化利用,多角度融合发展。

  文化创意产品可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再次以物质形态真正地融入现代人日常生活当中,将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起到重要的作用。

  亳州市以非遗文化为主题开发了一系列文创宣传品,让亳州非遗走进群众生活,走向更大的展示平台。亳州市自主设计研发的五禽戏手机支架作为亳系列文创产品,获“2018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银奖,五禽戏小夜灯获2019亳州市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二等奖;促进非遗+旅游融合发展,“古韵亳州”非遗之旅入选“安徽非遗主题旅游十大精品路线”,通过该线路可体验华佗五禽戏、古井贡酒酿造技艺等国家级非遗项目以及药膳等省级非遗项目;积极创建中医药文化生态保护区,2023年,亳州市获批设立省级“中医药文化生态保护区”,是第三个获批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城市。

  非遗发展重在传承,亳州市积极探索多种类多角度的活动形式,促进非遗传承传播。

  结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节日节庆,亳州市举办“非遗传承展绝技·百年华诞颂党恩”—亳州市庆祝建党100周年非遗展示活动,“庆国庆·展非遗”—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普及活动,迎新春“福寿喜”—非遗剪纸展,“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非遗视频展播活动,“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示活动等各类展演展示活动;建成非遗展示馆并免费开放,在弘扬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兼具了开展非遗传习实践活动的功能,具有非遗的数字化展示、交互体验等功能,降低学习非遗的门槛,更具便利性、普众性,群众可以“扫一扫”将非遗“带回家”,时刻学习、体验、受益;注重对外宣传推广,以2024亳州马拉松等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重大赛事为平台,宣传推广我市非遗项目,国家级非遗华佗五禽戏走出安徽、走出中国,在日本等多个国家开设授课点。

  人才培养是非遗传承的根本,我市积极开展各类培训活动,让群众感受非遗,自发传承。

  立足“人人有艺”品牌活动培养群众对非遗兴趣,亳州市文化馆“人人有艺”免费公益培训课程已连续招生19期,涉及书法、国画、篆刻、拓片、棋类、琴类、老年智能手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五十多个艺术门类,惠及学员2.5万余名。得到了人民日报、人民网等媒体相继报道,入馆人流量数据多次居全省第一,成为全市群众文化服务主阵地,被教育部评为“2021年全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特别受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2021年全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通过亳州市文化馆“人人有艺”免费公益培训课程,立足非遗文化,开设晰扬掌、五禽戏、古琴、太极拳、亳州剪纸、木兰武术等众多培训课程,极大地助力了亳州非遗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开展非遗进基层活动,市文化馆每年组织不少于12场“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活动,扩大了亳州非遗的影响力,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亳州文化大讲堂作为亳州市文化馆重要品牌活动,每年举办不少于12期,通过举办文化大讲堂,开展古琴雅集、五禽戏讲座、二夹弦讲座等非遗专题,不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与普及。

  绽放文化光彩

  如今,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弘扬与创新,在亳州大地处处绽放光彩。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还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文物资源管理,积极推进亳州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开展第九批省保单位遴选、申报,启动第九批国保单位申报工作等。”余艳表示。

  在文物保护方面,我市将推进实施朱公书院保护修缮、花戏楼安防、花戏楼防雷、道德中宫消防、华祖庵消防、四女汉墓群环境整治等重点文物项目实施。加强亳州古地道渗水治理前期勘察研究、花戏楼木雕彩绘修复等项目方案编制和实施。推进曹氏家族墓群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在考古发掘方面,亳州市将重点推进谯城区金达融府小区项目三期考古发掘,组织实施谯城区桂语听澜小区、荣徽·璟园小区等建设工程考古勘探发掘。加强考古研究,推进亳州考古工作站建设,提升考古科研实力。

  此外,亳州市还将推出文物主题游径,打造“汉风魏韵”曹魏文化之旅。依托文物景区多形式开展文物活化利用活动,积极探索云展览、云直播等数字化展示传播方式。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不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让文物活起来,把文脉传下去。我们相信,古老的亳文化会开出更加绚丽的花朵。

  免责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编辑:szy2024